什么是高度近视
发布时间:
2019-10-14 17:16
来源:
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、伴有眼轴延长、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。高度近视的病因、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和预防与一般近视不同。在我国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表现为儿童早期出现近视,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,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,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。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、恶性近视、遗传近视等。
高度近视主要的并发症有:
1、后巩膜葡萄肿: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,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,矫正视力下降。近视度数越高,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。
2、视网膜萎缩变性、出血和裂孔:由于眼轴变长,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,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、裂孔,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,导致失明。
3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: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,引起出血,影响视力。
4、视网膜脱离、白内障、青光眼:由于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,高度近视患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着高7-8倍。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。由于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比较多,有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,有些并发症如视网膜变性、裂孔等需作预防性激光治疗,防止失明。所以,高度近视患者应该经常到医院检查眼底、眼压等,以便作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、早期治疗。
眼病咨询电话:0311-85096333
下一页
下一页
页面版权所有©2019 - 石家庄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石行审医广[2023]第 05 - 15 - 570 号